民间偏方秘方大全
慢性咳嗽1年多针灸医案
刘某 ,女 ,71岁 ,2009年10月20日诊 。
主诉:咳嗽1年多 。咳白沫痰 ,曾带血 ,不喘 ,午后加重 ,遇冷加剧 ,咳时不遗尿 ,胸满 ,平卧时加重;恶热 ,呼吸道过敏 ,口干少津多饮 ,苔白少津 ,脉滑 。有高血压、颈动脉硬化、支气管扩张病史 。
经络诊察:少阴经、手太阴经、督脉异常 。
辨经:病在少阴经、太阴经 。
选经:少阴经、太阴经、阳明经、督脉 。
选穴:通里、照海、尺泽、丰隆、左通天(留针8小时)、至阳(点)、身柱(点) 。
二诊:针后咳减 ,胸满亦减 。取通里、照海、尺泽、丰隆 。点至阳、身柱 。身柱两侧行揲法 。
三诊:仍咳 ,痰已易出 ,腹部胀满 ,口干 。属脾虚致咳 ,点陶道、肺俞 。针太白、丰隆、阴陵泉、章门 。
四诊:咳已明显减轻 ,白黏痰易出 ,腹部胀亦减 ,仍口干 ,苔薄少津 ,尿不黄 。取太渊、太白、丰隆、阴陵泉、章门、内关、左通天 。
五诊:咳已消大半 ,咳白黏痰 ,大便偏稀 ,每日2~3次 ,口干 。取太白、丰隆、太渊、阴陵泉、曲泽、中脘、左通天 。
六诊:痰已易出 ,白稀痰 ,仍口干 。灸脾俞5分钟 ,太白10分钟 。针太白、章门、丰隆、中脘 。
疗效:共6诊 ,属显效 。
医案解读:患者少阴经与太阴经气机不畅 ,与之相联系的心与肺位于上焦 ,气机壅塞而致胸满、咳嗽 。刺通里、照海可通心络、脑络 ,治疗胸满及颈动脉硬化 。尺泽调肺气 ,可宣肺 。患者症状为下午及遇冷时加重 ,取至阳穴引阳至胸部 ,可宽胸治胸满 。
照海交通阴跷 ,协调内脏的蠕动 ,亦可治疗呼吸系统的病 ,如咳嗽、胸满 。身柱常用于治疗久咳不愈 ,有升阳温肺的功能 。左通天是笔者在临床发现的特殊穴位 ,止咳功能较强 。取丰隆为健脾化痰 。
二诊症减 ,加身柱两旁揲法(源自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》) 。治疗后胸满减轻 ,痰易出 。
至三诊患者仍咳嗽 ,腹部胀满 ,改变思路诊断为脾虚咳嗽 。太阴经行津液 ,手太阴肺主气 ,主宣发肃降;足太阴脾主运化水谷 。脾通过肺的宣发将营养物送至全身 。若脾虚则易生痰 ,脾为生痰之源 ,而痰易留于肺 ,肺为贮痰之器 ,可导致咳嗽 。此外 ,由于肺脾两虚 ,脾气不升 ,而肺失肃降 ,从而导致咳嗽 。
点陶道为升阳 ,点肺俞可宣肺行阳散寒 。因证属虚象 ,取太白补脾益肺 ,阴陵泉调脾气的升降 。章门为脾的募穴 ,针刺可加强脾的代谢物排出 。加足阳明经的络穴丰隆健脾化痰 。
三诊针刺后咳嗽症状明显好转 。四诊配穴去陶道、肺俞 ,加太渊、内关、左通天 。太渊、太白补脾益肺 ,太渊能使肺的通气量增大 。按此穴组 ,以太阴经的穴位为主 ,如太渊、太白、章门、阴陵泉 ,再针刺2次显效;六诊继以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效 ,加以巩固 。(王居易)
(责任编辑:zxwq)
转载请注明,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acim.cn/60761.html
标签: 偏方 内科偏方 咳嗽偏方
百度搜索: 偏方 内科偏方 咳嗽偏方
标题:慢性咳嗽1年多针灸医案